中国政法大学VS清华北大:谁是法学王者?我支持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法学学科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很有必要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全球法学界缺少中国学者的声音,国际组织缺乏中国法律人的身影。因此,我们对QS榜单本身不用过于在意,但对榜单反映
法学学科提升国际影响力是很有必要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全球法学界缺少中国学者的声音,国际组织缺乏中国法律人的身影。因此,我们对QS榜单本身不用过于在意,但对榜单反映出的短板问题需要加以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发展的主旋律,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亟需中国智慧。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当下,如何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QS榜单与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并无优劣之分,本质上都力图通过指标分析,将院校的法学实力可视化。不过,看得见的排名终究只是参考,不能完全崇拜或否定。每一榜单,都有其适用的土壤。至于如何使用,则要区分不同情况,根据具体的需求决定。
从QS排名指标数据来看,法大从2020年到2022年变化最大的指标为雇主声誉,评分由49.3飙升至79.4,论文篇均引用率及学术声誉则是稳步上升,H指数没有变化。其他排名有所下滑的院校,主要也是因为“雇主声誉”这一项分数下降明显。
参考适用之外,QS榜单的意义值得深思。QS学科指标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化、社会化。每一项指标的评定,都符合国际趋势的标准。除了依托客观数据,评分还取自学界同行或市场雇主的主观反馈。哪一院校得分高,表明该校在国际同行中具备较好声誉,在就业市场受到好评,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高。通过榜单,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院校在扩大国际影响力上所做的积极努力。
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的学科实力毋庸置疑,但在国际影响力建设方面,因经费不足等原因,比起综合性大学可能要稍逊一筹。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项指标的国际性特点显著。学术产出的引文率及H指数的得出不仅考察国内影响,也关注国外。由于评分者多与评选院校所在国不同,因此雇主及专业人士的外部评价更“考验”一所院校“出圈”的能力。国际影响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相应指标评分的高低。
在国内,目前考核“指挥棒”关注度高的是CLSCI期刊、CSSCI期刊等。不过,部分院校近年来为了扩大院校的国际影响力,也开始关注国外的SSCI等刊物。这一举措不仅可以缓解院校在国内C刊发文难的困境,也可提高院校在全球法学圈的知名度。《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关于境外期刊论文等成果认定结果的公示》显示,该年度全校教师得到认定的境外期刊论文成果共112篇。
相比之下,法学学科实力比较强的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在QS榜单中检索不到,多年未能问津排行榜。在传统政法院校难以争得一席之地的同时,部分学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院校法学学科却频频得到QS榜单的青睐。在2021年的法学QS世界排名中,第四轮学科评估等级为“B-”的西安交通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5位;法学学科等级为“C+”的上海大学,于2018年、2019年连续进入QS榜单前300。
QS榜单与我们固有的认知相差甚远,主要因为国内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与QS不同。
“十四五”期间,学校还将通过国内国际双向驱动多维合作、管育结合提升来华留学工作水平、多措并举强化外事管理等路径,加快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
出国留学、境外就业,必然不能忽视QS榜单的作用。中国的HR喜欢看QS,学科排名的实力如何,影响回国的就业、落户。QS法学榜单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高校居多,如要留学攻读普通法,该榜单仍是首要参考。国内高校学子到境外就业,外国的HR也多青睐QS,对于国内的学科评估,他们不一定买账。
至于国内的升学就业,学科评估排名的参考意义更大。法学学科具有地域性,生长在特定的土壤。国外提供的榜单参考,国内市场不一定认可。在教育部与高校的推动下,已开展四轮的学科评估结果早已深入人心,评估等级高的院校,在国内的学界、就业市场都享有声誉。
推动学科国际化发展,是院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用人单位众口难调,得到国际市场认可需要长期耕耘。在学术层面,通过参与国际层面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这项评分才会高。此外,还要在高质量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公布,从国内政法大学法学学科以一分之差紧跟清北,名列第三(2021年是第八)。由此,引发了大家对QS最新榜单的热议。榜单上,国内高校法学学科排名与大家的固有认知存在较大差异。
文章来源:《政法论坛》 网址: http://www.zfltzz.cn/zonghexinwen/2022/0615/1887.html
上一篇:“双百政法英模”--黄礼
下一篇:观音阁街道人大代表在行动,巩固政法队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