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苑丨北京海淀政法先锋石晓倩:“架桥铺路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石小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现任副组长海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他负责司法鉴定的整体委托。曾获“全国法院司法技术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3月8日红旗奖章”等荣誉。 从
石小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现任副组长海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他负责司法鉴定的整体委托。曾获“全国法院司法技术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3月8日红旗奖章”等荣誉。
从人大校门到北京海淀苑只需10分钟;而石小倩从一个没有外部调试基础的新手成长为技术高手,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优化识别过程,从实践中学习< /p>
“如何让自己快速成长,又不拖累组织,是我来到球场后最想知道的答案。” 2009年进入北京海淀法院后,石小倩先是来到审判管理办公室从事执行程序,在国内的估价和拍卖委托工作后来被分配到了新成立的估价拍卖团队。海淀法院是全市第一个集中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的法院,旨在让法官从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审判效率。
2017年10月,石小倩从师父手中接过指挥棒,负责司法鉴定工作。
“圈内人”都知道,鉴定的难点不仅仅在于技术上,比如在医疗损害的鉴定上,患者和医生也容易发生激烈的冲突。一开始,石小倩只能联系法官,让法官尽快赶到现场,化解当事人的情绪。之后,她通过多次调查发现,当事人、鉴定机构、鉴定小组都有法官参与听证的需要。于是她制定了一条规定:为了有效推进医疗损害鉴定活动,必须提前一个月将医疗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通知法官。建议法官亲自参与听证,帮助平复患者情绪,确认身份证明材料和身份证明事项。由于庭审任务繁重,石小倩认为法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参与庭审。海淀法院因此尝试使用远程视频技术实现法官参与庭审,并被确定为一种工作模式。
创新集约化管理用完委托评审加速
在“聚焦试点”的理念指导下,石小倩努力提升鉴定的质量和效率 在法官和鉴定机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石小倩曾经经历过一次长达半年的笔迹鉴定活动。繁琐重复的办案程序给法院、当事人和鉴定机构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石小倩立即着手勾勒出简化鉴定活动的流程图:只要承包商统计了需要获取的样品数量,就会有专人处理鉴定和调整事宜,使法官能够专心办案,提高鉴定效力。针对鉴定人安检严格、庭审无专座等问题,石小倩率先开通全市鉴定人绿色通道,设计制作鉴定人标识牌和鉴定人专用座位,方便鉴定人使用。他们出庭。
2019年,海淀法院总结外部委托工作经验,借鉴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建立了“管理者身份”制度。司法鉴定委托工作集中管理,司法鉴定工作从委托前审查、委托后监督、实时协调等多个时间维度全程跟踪。通过完善“鉴定经理”工作机制,海淀法院普通案件的平均鉴定周期从过去的109天缩短到今年的30天。
创新便捷的手段,用兴趣点缀职业
让考核更便捷,是团队前进的动力。疫情期间,对于法律能力鉴定、房屋价值鉴定两方之间一些案件简单、纠纷少的案件,“鉴定经理”协调组织鉴定人和当事人开展“云”鉴定;对部分医疗案件,协调组织鉴定人、医疗专家和当事人开展鉴定“云”听证会:对于个别无法鉴定的疑难病例,“鉴定经理”组织法官、专家开展“云咨询”。
在罗某被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中,罗近八十岁昏迷,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委托鉴定尽快评估其民事行为能力。在法官发起鉴定委托的当天,“鉴定经理”将通过在线审核,确认组织并委托,并就案件的特殊情况与鉴定人进行沟通,并在下一次组织体检。委托之日。由于被评估人在医院处于昏迷状态,本案采取“线上体检+线下问诊”的方式。通过视频连线到病房查看被评估人的状态,并结合病历资料,在线下详细询问家属。体检当天出具电子版意见书,次日应家属要求出具纸质文件。本次评估从委托到出具评估意见仅用了2天时间。
“别人说我是一个爱对自己更真实的人,我承认。如果十年没有真爱,现在也没有我。”石小倩说,以后,我还要继续说实话,只为让真相更快出现。
通讯员尹立辉
编辑/白龙
文章来源:《政法论坛》 网址: http://www.zfltzz.cn/zonghexinwen/2021/0707/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