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法观探析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果仔细研读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不难发现,“政法”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政”字从逻辑学而言,具有宏观性、抽象性特点,以一概之的现象有数十个,“政治”、“政策”、“
如果仔细研读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不难发现,“政法”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政”字从逻辑学而言,具有宏观性、抽象性特点,以一概之的现象有数十个,“政治”、“政策”、“政治权力”等是“政”字的衍生表达。“政法”之“政”字,宏观上一般意指“政治”,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具体如维护稳定,“维护稳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1](P998),或者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就谈不上讲政治。”[2](P2484)或者指经济建设,如邓小平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3](P194)“法”字从逻辑学而言,也具有宏观性、抽象性特点,以一概之的现象有数十个,例如:“宪法”、“法律”、“司法”、“执法”等等。“法”字从静态角度可以理解为包括宪法、法律等在内的由全国人大制定、国务院等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从动态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执法”、“司法”等涵义。
“政法”一词形象地传达了“政”与“法”的相互地位,以及“政”与“法”之间目的与手段关系的信息。具体体现在:“政”对“法”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执法、司法的领导);“法”对“政”的制约(政权权力及政党的权力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政”对“法”的目的性(执法、司法必须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法”对“政”的工具性(执法、司法必须围绕、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透过“政法”这一极富张力的词,便可窥见支配当代中国司法、执法运作的逻辑——中国共产党的政法观。
一、中国共产党政法观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政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司法、执法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政法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尽管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主流性的口号及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然而,政法观之内核却未发生完全的质变,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这种由过去集成下来的、具有稳定性、延续性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司法、执法。早在1950年代,彭真指出:“我们司法机关的干部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如果不放在党的领导之下,一定要出乱子,犯大错误。”[4](P100)改革开放以后亦是强调司法、执法机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其一是坚持党的政策领导。曾任最高法院院长的任建新指出:“法院的领导同志必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严肃执法,才能完成审判任务。”[5](P214)其二是在政法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其三是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表现为政法机关内部设立党组,以及设立领导政法机关的各级党委政法委。
2.司法、执法是相互制约与合作的关系。1950年代,彭真认为,公、检、法三个机关必须相互制约,“公、检、法三机关分工协作,互相制约,出毛病就会比较少”[4](P187)。政法机关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斗争这么复杂,我们更要加强调配合。没有这一条,就对付不了敌人。”[4](P95)改革开放以后,这一原则仍被重申,“严格遵照宪法规定的公、检、法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6](P639)。
3.司法、执法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心工作。在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党都会提出一个中心工作任务,要求执法、司法必须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彭真要求政法机关围绕中心工作联合办公,“只要是运动,只要有中心工作,就联合办公。”[4](P129)“中心工作”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土改、反右、“大跃进”、四清运动,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法工作要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和干扰这个中心”[7](P2127)。
4.司法、执法做到法律效果与政治、社会效果的统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董必武就批评了“孤立办案”、“就案办案”的作风,“法院系统中还存在不良的作风……曲解审判独立,孤立办案等。”[8](P385)改革开放以后则强调司法、执法必须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并将其作为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例如,1990年代,乔石在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尤其是办理国营大中型企业、科技领域和乡镇企业的案件中,……讲求办案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避免孤立办案和就案办案”[7](P1872)。
二、中国共产党政法观的特点
“观念通常是把思想和社会行动联系起来的结纽,而把一个个观念互相整合起来的观念系统(意识形态),则发挥引导和协调社会行动的功能,使社会行动能够实现意识形态所规定的目标。”[9](P17)中国共产党政法观所要达成的目标与西方大不相同,如果说西方的法律理念是导向防止国家的过度治理的目标,那么,当代政法观则是以国家现代化为目的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特点。
文章来源:《政法论坛》 网址: http://www.zfltzz.cn/qikandaodu/2021/0709/1227.html
上一篇:政法中国现代法律传统的隐性维度
下一篇: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_智慧平安建设掀开